“Per aspera ad astra”
穿越逆境,抵达繁星。
按照每年年末的惯例,我都会写一篇总结。今年到了年末,下意识里非常抗拒今年的总结,但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用刻意来抵抗这份抗拒。
抗拒的根源无外乎这一整年发生的“大主题”事件不值得回忆,这些“痛苦的记忆”不足够“正能量”,不值得再提起。但自己理性叠加感性再分析,我的这种抗拒违背了我花了一整年才产生的“对人生的新的理解”,所以还是花一些功夫整理我的2022年。
我的三四五月悲伤
整个三四五月,对于身处上海的每一个人来讲都意义非凡,作为深处上海这群人中的个体,这一段经历从我的人生里抹不去。
三月中旬开始,整个上海疫情刚刚开始出现异常,我就经历了 48小时留居观察 ,那时候是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,经历这种事情,害怕里难免有一点没见过世面的小兴奋。但当时周遭整体上都有条不紊,我也在48小时的观察后释放出来,还短暂地去公司上了几天班。
四月无法避免的居家开始,我和大家都开始经历了“这辈子都没经历过”的各种事情。原本每天都嘈杂的小区变得异常安静,只剩楼下口琴声和鸟叫。网络上都在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,但这些声音好像都是被静音的,朋友圈里不断地出现各种信息然后又火速消失。每天小区微信群里都会产生1000+条信息,通知、和志愿者吵架、呼救、对当下局势的点评、道听途说,每天不知道有哪些信息和自己有关。
四月里,有些人遭受的可能更差,比如我。庆幸的是我在居家办公,不庆幸的也是居家办公。庆幸之处在于我还有一份工作,能让我有收入,还能有“基本的保障”。不庆幸的那就真的太多了:三月底开始公司的裁员,让相当多的同事在云上跟我们Say Goodbye (有些可能还是Badbye),在毫无交接的情况下,一堆此前压根不知道的事情全都重定向到我这里;每天睡前都要考虑天亮之后的物资问题,有时睡着都会被应急电话吵醒,整个四月根本都没有所谓的“熟睡”,工作时间从原来的朝十晚十被迫拉长到早九凌二,每天只要打开企业微信,铺天盖地的消息顺着网线不断地堆在屏幕上;有些异地爱演的同事,甚至在周末还会发起会议,讨论一些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。我们的群名也从“四月总结群”变成了“希望五月尽快解封”,每天靠星座运势和黄历迎接第二天黎明的到来。
和朋友的微信群里,也不断收到各种转发的消息,只要打开微信,无助、愤怒的气息扑面而来,月初还带一点调侃氛围的群,后面要么静音,要么也和其他的群一样布满不开心的气味。四月也是我接到家人亲戚电话最多的一个月,大家都会问我在这里最新的情况,问新闻报道和抖音上的消息是不是都是真的,缺不缺东西,身体是否还好。关于在这里的情况,我的回答都是:没感染,还在家,物资够,饿不死,很多都是假的,有些事我也不知道。亲戚朋友想方设法帮助我,也只因快递不寄的原因止步,很像是我躺在ICU里,别人隔着大玻璃说话,我什么也听不到。
一进入五月,好像“4月30日”变成“5月1日”时,事情就会发生巨大变化,但实际上5月1日只是4月30日的明天而已,当天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,即便是没有感染,在自己的蜗居里重复面对这么多天的光景,任何一个有意识的动物都会有负面情绪。早早设想的2022年5月,在三个足球场大小区里徘徊度过;最该隆重的30岁生日庆祝也是在一块半平米不到的小方桌上完成。
90天的感想
谢天谢地挺过了居家工作的90天,这90天里偶有的饥饿和长时间的精神压力是2022上半年难忘的经历和“宝贵的财富”。
“宝贵的财富”之一,便是“站在未来看现在”的“精神胜利法”。焦虑的情绪和高工作压力,让我在这三个月里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。我偶尔会问自己——之前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?遇到了类似情况,当时是怎么处理的?但在这种自问没有答案,这种境遇前无古人,比2020年的居家办公恶劣多了。于是我反过来想——如果放在未来看今天,该怎么处理?是不是这种情况在1年后根本不值得一提?这些问题就和“你希望未来成为怎样的自己”一样,在一种假设的未来状态下对自己提问,或者提出自己的要求。这样做的效果还不错,从五月份一直到现在,都可以使用这样的“方法论”解释当前遇到的一些困难,释放一些情绪。确实,如今年末总结时,再回顾自己的三四五月,除了在回忆时难免带来的负面情绪以外,我总认为这段时间,使用这种“精神胜利法”的所作所为——做对了!
“宝贵的财富”之二,与前面提到的有一些类似,意识到——未来解决问题的方法,不仅仅有逃避,还可以直接面对。我意识到一些英雄电影里,主人公被困在绝境时,调动浑身力气与绝境对抗的原因所在。我曾有很强烈的“鸵鸟性格”,在遭遇逆境时,可能选择把头埋在土里,眼不见为净。很不羞耻地讲,我在三四五月所面临的问题,只要小区的门打不开、路上的车出不来,我就无法逃避这些问题。在未来,或许直面问题的次数比逃避的次数更多。当然,“直面问题”所供给的勇气、能量和逻辑回路,是从今开始需要慢慢积攒的。
“宝贵的财富”之三,就是——放过自己。总的来说,不要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在不重要的事情和人身上,也没有必要在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和人身上耗费精力和焦虑,在它们身上不会得到好结果,但过程却让自己非常痛苦,总的“ROI”(投入产出比)算是非常非常低了。在这90天里,我经常被这种无理取闹、无中生有的人和事粘得甩不掉;和一堆情商智商欠佳的人扯皮,会很明显地拉低自己的档次。生活上总体来说还好,职场上一定要抓住这条金科玉律。
“宝贵的财富”之四,是“靠自己”。说出来这三个字我都觉得好笑,有朝一日竟然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能出现这么“硬核”的词汇。得益于自己平常会囤积一点生活资料的习惯,才让着90天不至于举步维艰,在这种罕见的极端情况下,群体顾及不了个体,或者群体故意刁难个体的现象见怪不怪,“塔西佗陷阱”遍布江山逃也逃不掉,在“宏观叙事”的社会里不如把精力聚焦在个人的成长上。所以这90天里,我努力保护好我自己,尽可能让我以及和我有关的任何事物避免不正常对待,在七颠八倒的信息里尝试保持客观,更关心自己想要的。
开心大事
我从2016年开始,记录每天开心的事情。盘点2022年的“开心事”,比2021年多了一倍还要多,很多“开心事”在以前都不足为奇,现在都值得被记录下来。
整个2022年,我有很多印象深刻的开心的事情。
夏季的“春宵一刻”: 申城“静默”结束时,名义上的夏天已经到来。蝉在太阳西下后疯狂鸣叫,我和朋友也在这个夏天肆无忌惮。我和朋友们在这个夏天,在游客少又不是很热的时候,去了一趟欢乐谷,一天里几乎玩遍了所有项目;第二周喊哑了的嗓子还没见好,就又去了玛雅水公园,在水里从日出泡到日落。后面还百里迢迢自驾去了安吉,白天游山晚上“蹦迪”。我们还在自家办“小影院”,窝在沙发上看鬼片,或者打一整天的桌游,或者集体办一些有的没的活动,饮酒量也在这个阶段开始陡增。
特斯拉4268公里: “静默”的过程中,冲出栅栏跑去“别的地方”的想法,像是装满沸水的锅一样怎么按也按不住,于是在“静默”结束后,立刻去特斯拉下了一单。在等了三个月之后,心心念念的小车车终于到手了,当时对待它的心情就像是买第一台iPhone一样,对它原本的职能以外有特别的期待。我暂时只能租小区附近的临时停车位,每个工作日都要尽早把它开走,所以形成了早睡早起&早到公司的习惯,一直持续到现在。至今这个“小特”已经载了我四千多公里,我在市区的活动半径增加了数倍;它让我拥有了“车主”这个新身份,也让我拥有了“网约车司机预备员”的身份(原来30岁对自己迎接35岁的遭遇早有准备)。但无论如何,像我朋友说的那样,当自己坐在自己的“小特”里的时候,那个地盘、那段时间真的是属于我自己的。
16次迪士尼: 在今年下半年以前,我不是迪士尼的常客,直到有一次和朋友们去迪士尼“团建”,在资深迪士尼迷的带领下翻开了米奇老板的童话书奥秘之后,感受到这个世界真的太奇妙了,就——办了一张年卡。自此以后,每逢节假日必定会去一趟迪士尼,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。与常去迪士尼的游客一样,我也更喜欢深陷其中,把里面所有的“大玩偶”当做真实的生命存在,他们会积极地回应你的热情。在乐园里以这种青少年式的心态停留几个小时,过去一周的糟心事差不多都可以忘光了。
结语
眼下还有很多让我期待的事情,既然已经是一个名义上的中年人了,与其期待,不如立刻去干吧!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