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笔记是学习携程iHub课程“需求分析”的记录。
需求分析是产品经理的“功能”和必备的技能。此次课程除了对产品需求做了边界划分,还介绍了产品需求的分析方法论、评估需求的技术。
产品需求的分析方法论中,“OKR”用于为产品经理的工作设定目标,明确工作方向;竞品分析、场景流程化分析则是产品分析的基本工具。针对用户调研,则需要把握好用户原声的尺度,以及避免内部用户的干扰。至于6 Sigma,个人认为这是重型产品设计的标尺,对于快速迭代的产品来说执行起来难度较大。
评估产品需求的技术,此次课程中提到的是ROI(投资回报率),MVP则是指导产品最初版本的模型。
产品经理与产品需求
-
- 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,是通过来自业务、用户的需求,挖掘业务、用户需求背后的业务目标和用户痛点,形成产品目标。
-
- 通过自我驱动的需求分析,设计最优化的实现业务目标、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需求(同时输出成为对应的功能需求、业务流程、运营策略等),并推动其实现。
- 做产品经理而非功能经理
- 产品经理应挖掘需求背后的业务目标,整合成产品目标
- 竞品分析时,作为备选的产品方案,放到自己公司的情境下做收益评估
- 工作模式上,产品经理吸收多方建议,独立思考,设计并推动实现最优产品方案,完成自身目标
- 实现产品需求而非用户需求
产品需求的来源及分析方法
-
- 产品经理的自我驱动——OKR制
- Objuect:一个预设的有挑战性的目标,需要在时间、数量上均可衡量,一般以嫉妒为单位设定具体的O,同事设定年度O作为方向性指导目标。
- KR(Key Result)——为支持O的完成而设定的最重要需要完成的工作项,执行过程中可调整,目标可量化。以固定的短频率(如每周)进行检查分析,及时修正项目方向。
- 产品经理的自我驱动——OKR制
-
- 需求来源及分析方法——竞品分析
- Bad Case分析——6 Sigma的思想
-
-
- 适用于相对成熟稳定的流程
- 所有和新流程节点都应该至少进行一次分析
- 场景流程化分析
-
-
-
- 通过场景流程化分析,找到各个流程中的关键功能及其衡量指标,设置为OKR来自我驱动。
- 用户调研-定位客户群体
- 从需求本身出发并不能判断其合理性
- 所有需求分析的第一要务是搞清楚你真正的客户是谁,画像是怎样的
- 用户调研-用户原声的局限
- 用户口头的好评不代表用户真的买账
- 通常用户在“被调查”情境下的负向反馈要比正向反馈更有价值
- 用户调研-内部用户的干扰
- 任何来源的声音只代表了他所属的那个客群的诉求
- 产品经理最终只对整个客群负责
- 用自己的专业分析去影响别人,而不是被人影响,老板的期望最终还是和公司利益一致
- 保持对技术的敏感
- 知晓技术的存在
- 知晓行业最领先的应用
- 了解技术可实现的性能参数
-
ROI测算产品需求评价的标准
-
- MVP——最小可用产品
- (来自《精益创业》)定义一个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——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最小功能集合,并以此作为“元产品”
- 元产品本身决定了整个产品基础的ROI,后续各个方面的优化只是对于基础ROI的优化或效率的提升而非整个ROI。
- 直接收益/损失 与 间接收益/损失
- 未在当期体现,但是附加在了用户和供应商端的收益/损失。都是为间接收益/损失。
- 从长期来看这部分收益或损失都会以某种形式反补成为未来的事,直接收益和损失,且影响更加深远。例如3721、百度过度商业化
- 机会成本
- 定义核心指标,观测指标和盈亏平衡点下。盈亏平衡点下保持克制,延续杀死项目。
- MVP——最小可用产品
- 实用建议
- 小比例的客户可否被放弃?——KANO模型
- 断面数据和时序数据
- 基于历史数据的判断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