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_image

游记 | 西域喀什

 

南京禄口(NKG) – 喀什机场(KHG)线路图

 

猴哥的游记继续聚焦在中国的西部。在此前一起搭乘了 青藏铁路 游览拉萨 搭乘拉林铁路、逛了林芝 之后,我们这次来到中国最西部的一座重要的城市——喀什。

“喀什”是“喀什噶尔”的简称,喀什市是新疆喀什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交通和宗教中心。这次的“随心飞”行程,从南京禄口机场(NKG)出发,一路直奔喀什机场(现在称为“喀什徕宁国际机场”)。这是我迄今为止到达的中国最西部的城市,我穿梭在伊斯兰文化特征的、迷宫一样的街区,满眼的土黄色始终没齿难忘。

出行年月: 2021年5月

南京腾起,喀什着陆

很凑巧的是,这次旅行恰逢我生日。生日当天是周五,下了班马不停蹄赶往上海站,坐动车前往南京。 从南京站一路飞驰,路过的是已经沉睡的城, 那个时候距离飞机起飞大概还有6小时,谁会知道有人兴奋地睡不着、即将要挑战自己在国内最长的飞行距离了呢。

早上七点多就到了机场,那时候薄雾蒙在大地上,不一会儿就弥漫了一些金色,大地才苏醒。这趟航班经过合肥、西安的上空,再一路西下,路过西宁和塔克拉玛干沙漠,最终在喀什机场降落。

整个飞行行程持续6个小时,飞机上的乘客一开始还个个“正襟危坐”,在差不多到行程一半的时候,大家很有默契地开始放松起来,在机上来回走动,已经有了一种“坐绿皮车”的感觉了。

多亏了这次旅行,我第一次在海拔6000多米处俯瞰 巢湖 ,目睹太阳通过可见的通路柔和地照射在大地上;鸟瞰甘肃的戈壁、砾石与苍穹的天地一线;还看到巨大的云朵和雪山玩躲猫猫,云朵往大地上投射了巨大的影子。这次还在中国最大的沙漠—— 塔克拉玛干沙漠 ——的上空飞行了将近半小时之久,即便所见的沙丘广袤,联想起教科书中对它浩瀚、神秘、毫无生机的描述,但是在飞机上看到它时,我觉得它勇猛、静谧,对它的恐惧倒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过分。

客舱外从一片蓝绿交错,逐渐变成蓝黄重叠,最终在目睹满眼的土黄色之后,我们就快抵达喀什了。由于 喀什机场 是一个军民两用机场,我们在下降前需要关闭遮光板。下降时,一切都处在黑色中,只有几个微小的指示灯在闪烁,遇到气流时舱内的任何物体都碰撞出声,再叠加窗户外发动机的玩命轰鸣。我的肉身在颠簸中被紧紧地绑在座椅上,双手抓住扶手。此时我有一种非常奇特的错觉——我们好像是宇航员?——多亏了这次旅行,神奇的体验从旅程的一开始就拉得满满的。

飞机经过合肥,看到了巢湖与丁达尔现象。

飞机经过陕西,城镇、农田、湖泊藏在大地的沟壑中。

飞机飞经甘肃,戈壁与蓝天的渐变色被一行白云拦腰截断。

白云白雪融为一体

飞经塔克拉玛干沙漠

长达6个小时的航程,坐出了绿皮车的感觉。

在宁夏上空时,还收到了来自宁夏的问候短信。

喀什机场

 

 

入城前的所见

喀什机场距离喀什城区并不远,在出了机场后,可以坐公交进城。喀什几乎所有的公交车上都印着“深圳援疆”的文字,不禁赞叹深圳与新疆的情谊。我所看到的公交司机多数都是维族的女司机,每位司机在招呼乘客时,都说着维语味很浓的普通话。车上很多人都在讲维语,西域特色就此展开。

喀什有着独特的风情和容貌,也有与东部城市相同的特征,比如——公交车载电视上也会播男科医院的广告,独具特色的是会用维语;公交站台上也是各色贷款的广告。

当时还是管控比较严的时期,在酒店办理入住后,旅客都要在酒店内完成核酸采样。我们扎堆递出身份证给前台,又批量收到了房卡,然后眼睁睁看着刚给我们办完手续的前台穿上防护服,走到隔壁的小房间,招呼我们来捅鼻子。

折腾了一番也是饿了,在美食街找了一家炒米粉,店名叫“ 买买江香炒米粉 ”。此时已到下午,店家不忙,在门口的桌子前刷抖音,连续不断的维语和笑声从手机里传出来(这时候我感叹抖音真的很厉害啊,辐射了祖国的大江南北,涵盖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)。店家招呼我们坐下,知道我们想吃什么之后,家里的女性就不急不慢地走进后厨开始工作了。一会儿炒米粉就上桌了,米粉有点辣,那种辣味很像是使劲放了很多辣椒面一样;口感也是如此,犹如混了很多淀粉和辣椒面,粘稠、粗糙,又很辣。我还点了一瓶榃(tán)牌碳酸乳饮料,来冲抵这种辣味,这算是今天最有特色的饮食搭配了吧。饭饱之后,我还买了一支本地产的“黑马王子”脆皮雪糕,1块钱真的太值了。

全国统一特色,喀什也不例外。

香米粉店的菜单

香米粉俯视图

“新疆特产”榃牌乳酸菌饮料

一个公交站牌

 

艾提尕尔广场

艾提尕(gǎ)尔广场位于 艾提尕尔清真寺前,在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时,整个广场上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在刚刚抵达喀什时,公交车路过这里,我正好目睹了这一盛大场面;等我从酒店办完手续、米粉饱腹之后,慢慢悠悠走到这里之后,宗教活动已经结束,人群散去,顿时恢复成了一个旅游景区。

以艾提尕尔寺为圆点所形成的老城区,正是整个喀什的灵魂所在。这里浓缩了喀什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的各式风俗、影响维吾尔族人最为深远的巴扎文化、鲜艳靓丽的维族服饰。

艾提尕尔清真寺

艾提尕尔广场上的骆驼

艾提尕尔广场附近的小巴扎

 

喀什古城

喀什古城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迷宫式城市街区,是喀什最能体现维吾尔生活特色的地方,“是生土建筑的生态性的典范”,“是维吾尔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” 。 喀什古城曾是古疏勒国的国都所在地。 这里街巷纵横交错、建筑高低错落,土黄色的青砖贯穿整个古城。

以艾提尕尔寺为中心、以解放北路为界,喀什古城氛围了西部和东部两个区域。与东部的熙熙攘攘相比,西部显得静谧得多了。一条街相隔的动静差别,再加上同一地点的早中晚差异,才是喀什居民的依托。

古城的房屋清一色平顶、厚墙、青砖;很多窗户都是拱形小窗,窗的颜色大多是纯正的木色,有些人家会用亮蓝色或者白色装饰,窗前置放盛开的盆花。庭院中、家门口,都摆放了鲜花或者绿植,很多人家都还置办一个小桌子和几把小椅子用来休息。从古城的街道远望去,黄土色的建筑群中,总有绿色、粉色和蓝色在点缀,这些星星点点的颜色是本地居民惬意的证明。

在古城里,售卖玉器、铜器、木雕、土陶器,以及各色新疆瓜果的商贩店铺随处可见。我还路过了一家理发店,店里用的是90年代的老式理发椅(白色、纯铁制,非常重,可以放倒刮胡子),店铺里放的是维语的歌曲,店里没有顾客,理发师跟着音乐打节奏,差一点就要跟着音乐跳起来了。

喀什古城的东区就显得热闹了一些,店铺很多,游客熙熙攘攘,商业气息浓厚。在这里,有很多小吃店,我还亲手抄下了他们在卖什么:烤肉、鸡腿、刨冰、烤馕、面筋、粽子、羊杂汤、羊杂碎、牛蹄筋、烤蛋、凉皮、牛肉卷、羊肉卷、大盘鸡、鸽子汤、炒粉、炒面、石榴汁、烤包子……你一定闻不到当时我所闻到的味道,但是光看这些名字就已经要流口水了吧。

古城西区的街道非常静谧,几个小朋友在玩耍。

商铺在卖巨型的铜器“神灯”

古城西区的一节双层硬座车旧车,这辆车曾是从北京往返喀什的。

古城西区的街道

独具维吾尔族特色的拱形门窗

路过一家茶餐厅

街边售卖的新疆瓜果干货

建筑二楼的窗前总不会缺乏绿植

绿植已不是“点缀”,而是“爬满”

巷子深处,少年在玩球。

庭院也不乏盛开的鲜花和典雅的桌椅

解放北路边上的小摊

随处可见的铜器店

喀什古城东区,一位老妇在街边休息。

一家土陶器店

喀什古城的门脸

 

高台民居、巴扎和市区

高台民居是喀什千年老城的一部分,地势最高的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黄土高崖上。不过这次没有深入其中继续探索,在经过市区时远眺了一下这座古老的建筑群。

随后路过了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,也就是俗称的“喀什大巴扎”。喀什大巴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曾有“亚洲最大集市”之称,曾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。这里如批发市场一般,只不过当时已过下午六点,店铺都已经“下~班~了~”。甚至——我要去打卡的一家抓饭馆,因为已过傍晚,也早早打烊。而此时——天还正亮,《新闻联播》还没播完。

晚餐就选择在喀什古城里面吃了。点了几串羊肉串、红柳烤肉、馕坑烤肉,这几种烤肉的原料和做法不同,单都具有相同的特色——肉质鲜美、腥味不大,上来的时候滋滋啦啦的油在跳;还点了烤馕, 烤馕真的太硬了;还点了“新疆特产”乌苏啤酒,这酒后劲还行,分量到还挺大的。不过我没有店鸽子汤、缸子肉,看了邻桌吃的,感觉还是不要辜负这些鸽子和羊了吧。

 

远处就是高台民居

喀什大巴扎正门

喀什大巴扎已经下班了

市区公交站的广告牌

路过市政府

新闻联播还没结束,天还没有要暗下来的迹象。

缸子肉

“夺命大乌苏”

一顿晚餐

 

夜游喀什古城

其实喀什市区可以“打卡”的地方并不多。在饱餐牛羊之后,从店里出来,恰好天黑了。

白天的喀什古城,建筑的土黄色纯天然;晚上的喀什古城,被人为的灯光渲染之后,维族建筑的味道好像撒上了孜然——味道更浓了。

这个时候在西区散步,你和你所见的所有人都很惬意。

 

古城醒来

喀什在中国大陆的最西头,与东部地区有一两个小时的“时差”,因此古城醒来的时间也稍微晚一些(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“睡懒觉” 了 )。

喀什古城内,在早晨开门迎客时会有文艺表演,古城西区的主干道上热闹非凡。离开人潮涌动的主干道后,你所漫步的才是最真实的古城。

全国统一的提示语,叠加维语特色。

在街边店铺买了一些干货

蜜饯干货特写

早晨古城活动,会有骆驼的表演。

清晨古城的“清扫工作 ”

色满路上的街铺也开门营业了

 

告别喀什

从喀什出发的航班班次不多,为了赶上第二天上班,我们选择了比较早的航班。“ 随心飞”的抢票难度你懂的,直达返程的票很难抢到,所以这次的返程安排是先从喀什飞到西安,再坐动卧从西安北回上海。

喀什机场不大,显得有一些拥挤

在飞西安的路上,遇到了“故交”塔克拉玛干沙漠,我们再次相处了半小时。

飞入陕西地界,重逢绿色的情谊。

西安的大地也在苏醒

下飞机的一位乘客,手提了很多馕。

当时正值西安全运会,西安北站热情高涨。

结语

在喀什停留的时长不足24小时,在与喀什闪电般的相处中,他所带来的独特西域滋味是我第一次品尝的。这座处在欧亚大陆腹地、曾是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城市,在探访过程中,脑子里总时不时串联《阿凡提的故事》。挥之不去的是整个古城土黄色中色彩斑斓的点缀、维族人别具一格的朵帕,还有有点儿过分的惬意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评论审核已启用。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