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三省与我的故乡山东有着非常相似的情调和故事,其中一个标志词便是“重工业”。想到重工业,大脑里便呈现两个字——长春。
《东北一家人》里长春邻里的冬日故事,让我这个一千公里外的山东人也颇有同感。这次去长春,也恰好是冬日深处。
出行年月:2020年12月
落地长春的冰火两重天
这次搭乘的是南航的班机,落地长春大约晚上九点。虽然长春是南航的基地之一,但最终还是让接驳车把我们接走。恰逢滑雪的最佳季节,接驳车上的乘客都在疯狂讨论最近滑雪的行程,他们不约而同地要去下一个目的地(吉林市)。在降落时,空乘多次提醒地面温度零下13度,此时大家口中的水气不断地与冷空气碰撞,人们在车上疯狂“吞云吐雾 ”。
到达长春市区已经晚上十点多,机场巴士开走的瞬间带了一些风出来,才感受到此时零下十几度的气温;下车点是长春站,晚上十点一个人都没有,路灯都显得孤单了,真的是冷上加冷。
我需要绕到长春站的背面去,地图带我走进了地下通道,苦尽甘来。不知道长春的地下通道是不是都是这样——灯要比人多的多,整个通道没有不亮堂的地方;暖风四面八方而来,暖风管道的呼呼声盖过了人走路的脚步声,叠加的温暖buff让我误以为可以脱了外套。是我孤陋寡闻了,原来冬天的暖气可以这样充足。
末代皇帝的长春
我和同行人雪爷一大早就去吃了“末代皇帝都说好”的“真不同 ” 酱菜。
酱肘子、 肘花小肚、金丝卷之类的肉菜,在我的记忆里常常与冬天同台登场。小时候每逢过年,窗上起着冰花,屋里热气腾腾 (联想一下春节联欢晚会开幕时的那种短片) ,餐桌上才会出现这种的酱肉菜,甚至有些时候是以冷菜的角色登场。
有关“末代皇帝 ” 的故事,一个聚光点在伪满皇宫博物院。这家博物院的前身即为“末代皇帝”溥仪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溥仪出任“满洲国执政”的处所。电影《末代皇帝》中的多处场景出自于此,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婉容不辞而别时溥仪从同德殿奔出追赶的场景。
此后还去了吉林省博物馆,不过管内布展尚未完全,且下午3点30分就关门了,只走马观花看了一些东西。
长春夜宵
在寻觅长春夜宵的路上,路过了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——长春电影制片厂。不过早已经错过它开门的时间,我只在门口拍了张照片留念。
“到长春没有吃韩式料理等于白来。 ”(借用街边长沙臭豆腐的叫卖口吻)晚上我和雪爷在长影附近选了一家韩式料理店,开门的一瞬间两片镜片上就铺上了厚厚的一层雾气,迎面而来的还有热热闹闹的暖炕。
东三省中,吉林省的朝鲜族人最多,超过100多万朝鲜族人聚集在吉林省,韩式料理在长春遍地开花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明太鱼丝是我在长春仅有的36小时里最常吃的一道菜,还挺有嚼劲,在嘴里撕扯搅拌的过程中释放 甜中带一点辣味(有点辣条的那种风格)。这家伙适合很多场合,我在店里吃完,回去的路上又买了一下,在酒店里躺床上继续嚼。
朝鲜族的米酒也是特色,对于我这种喜欢甜口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了,酸酸甜甜还解辣,还有点后劲。
深更半夜又嘴馋了,就打车跑来了钱锋炭缸。凌晨店里也有两三桌开台,店里的暖气也真是管够。我们点了好多肉串,肉串个大,分量也很足,那些“肥而不腻”、“入口美味”的常用词已经无法形容深夜突如其来的嘴馋被满足的快乐。
长春的“铁路那些事”
长春是汽车行业的“共和国长子”,也是轨道客车的“共和国长子”。1969年9月20日,全中国第一条地铁线——北京地铁一期正式通车,长春客车厂生产的第一批地铁列车与北京地铁一同载入史册。此后,时速超200公里的高速列车、第一辆国产磁悬浮列车样车以及首批“和谐号”动车组列车从长春客车厂诞生。到目前为止,你还能在很多“绿皮车”、高铁、地铁上,看到长春客车厂的后世——北车长春、中车长春——的标记。
这次来长春,也体验了一下“地铁们的老家”长春的轨道交通设施。长春的轻轨站点分布在地面、地上和地下,经常可以看到列车“上天入地”;长春的轻轨列车有点像有轨电车,在地面上行驶的时候,车厢里哐当哐当的声音很有公交车的气息。总的来说,作为国内生产地铁的“鼻祖”城市,一直为其他城市提供先进的地铁列车,但自家还没有一套“像模像样”的地铁系统。不过有一个很棒的点是,长春的轻轨列车座椅是带加热的!
结语
在长春的24小时,无时无刻不会联想到长春的各种“第一”。
2001年《东北一家人》正式播出,20年后的这一天,剧里的场景依稀可见。此时的长春,成熟里带着一些慵懒的气息,节奏慢得恰到好处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