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产品讨论的思考

今天下午,我们项目组针对产品接下来的发展进行了一次大讨论。作为一个发言不多的旁观者,我发现了讨论中暗藏的、思考方式方面的问题,在此记录,以防自己也掉入这种坑里。

1、我们关注了太多“框架层”、“表现层”的东西,而忘记关注“战略层”

具体的界面展示一定是最后才讨论的。“用户体验五要素”是产品分析常用的办法,由底层到高层包含“战略、范围、结构、框架、表现”五大层级,其根本在于“战略”,界面样式这类“表现层”的内容只是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才需要考虑的东西,在讨论“战略”内容时反而无需多提。

今天的大讨论中,负责人讲了会议主题是讨论接下来的产品方向,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,很多同事就开始摁着这个想法大开脑洞,诸如如何获取用户、如何在线下推广、如何做联名活动,还花费大量的时间讨论界面如何展示、首页配置什么内容,大家的热情异常高涨,一口气从范围、结构讨论到框架、表现层,一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。

既然是方向上的问题,不妨从最底层“战略层”进行思考,围绕“用户需求”、“产品目标”两个维度考虑。

思考“用户需求”时,反而不要将“用户”和“需求”分开。过早地描述“用户”,试图细分用户、绘制用户画像、讨论用户喜好都为时过早。我们很容易陷入针对某个群体而刻意分析其特征,比如“学生”这个群体,我们可能会联想到老师、大学校园、宿舍、社团活动、自习室,他们需要上课、需要交际、需要买辅导书……很有可能再往下深入,比如上课时需要用什么什么软件,学生交际需要什么什么聊天特征,买辅导书需要去哪里等等,四处发散,没有中心,其实也不切实际。最重要的一点在于,这些用户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假想的目标群体,在刻意将自己所构思的产品特性与假想的目标群体强扭在一起。将“用户”与“需求”分开,很难思考用户的隐藏需求,以及需求所依赖的场景。虽然有关“用户需求”的正确研究方法,我还没有挖到精髓,但是上面的错误思考路径还是要避免。

有关产品目标,可以逐渐拆解,用“为什么”帮助自己识别自己该做什么,比如:

  • 为什么同行业里,火的是他?
  • 为什么是这些用户?
  • 用户为什么要用我的产品,而不是别的产品?用户为什么来买单?
  • 为什么竞争对手会这样做?
  • ……

诸如我喜欢使用Instagram分享照片和视频,套用“为什么”来分解我使用这个产品的细节:

  • 我为什么要用Instagram?因为不想在微信分享太多的生活细节,微信中的混杂着认识自己的熟人和半熟不熟的人,也不想和他们互动。Instagram作为海外分享照片和视频的社区,能够有效隔绝我和“大部分人”。很多熟悉的朋友能在Instagram上与我分享他们的生活,而且可控制的私密性较强。
  • 拍了照片要分享照片时,我为什么会想到Instagram?因为Instagram上有简单、足够的滤镜,将照片进行简单包装分享,并可以定位和发布标签。特别地,参与一些活动时,我会带上标签,在Instagram上找到和我同时参与活动的人和他们的照片。这些照片质量都很高。
  • 我为什么会持续使用Instagram?因为会获得朋友的回应,而且都是比较喜欢交流的朋友;还会看到他们的生活,尤其是都是优质的照片。
  • ……

简单总结,即与一部分人之间的隔离、优质的分享内容和朋友的持续互动,使得我能想到并持续使用Instagram。

2、我们关注了太多的“我”,而非“用户”

我们在做产品时,总会掺和自己的人生经验。这次讨论会上,我们说了很多自己的所见所闻,以及想看到的内容,部分内容会得到一些人的赞同或不赞同。我们甚至无法描述我们假想目标用户的实际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,就以我们以前经历的和想象的那样进行下一步的设计。

逃出讨论会,我们在实际工作中,有些领导总会以个人的观点和态度控制产品和运营的走向,以自己对产品和运营的不满意,为产品和运营做出细枝末节的指挥和改进建议。这里除了上面提到的“战略层”,还犯了一个错误,即过分关注“我”,而非真正的“用户”。

虽然我承认做产品时,自己要成为产品的用户,但这总会让自己陷入一种怪圈,即:产品是我设计的,使用产品时我就处在我自己设计的产经下,具体的操作路径我比谁都熟。这样的结果,很多公司都能见到——用户不愿意用,产品数据没有任何起色。

实际体验一些客户端,其产品设计回路异于常人,正经人无法按照他们的引导做出期望的结果。这样让操作难度大大增加,用户的流失也是在所难免。

3、我们低头做事做了太久,不往后看,也没抬头看

我们乐于执行上层下达的指令,上级也特别喜欢给我们下达及其细微的指令,以至于我们只能做工程的实施,而考虑这样做的目标。

靠人工参与的事情太多,以至于没有时间来思考每步行动是否有意义、回顾以往的行动是否有效果,结果就是做了99%的无用功,浪费大量人力而没有丝毫效果。

所以在实际产品设计和参与其他工作时,多问几句“为什么”,下手之前设定好此次行动的可量化目标,以便方便考量每次行动的意义。

 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评论审核已启用。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。